近日,我院肝臟外科曾勇教授、吳泓教授團隊與浙江大學吳息鳳團隊合作,在美國胃腸病學雜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0.2)發(fā)表題為"Loss of Life Expectancy by 10 Years or More From Elevate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Finding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 Better Mortality Predictor for All-Cause and Liver-Related tha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的研究論文,提示谷草轉氨酶(AST)升高可能預示著超過10年的壽命折損。我院肝臟外科謝坤林醫(yī)師為論文第一作者,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肝臟外科為論文第一單位。
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是臨床最常見的檢查指標。一般認為相較于AST,ALT的肝臟特異性更高,因此臨床更關注ALT的水平,用以評估肝臟疾病狀態(tài)。然而,作為臨床醫(yī)生幾乎每天都會接觸的兩個指標,ALT與AST相比誰具有更重要的臨床意義及潛在臨床應用尚不明確。以往對ALT/AST開展的研究入組人數較少,或是入組人群本身存在基礎疾病,研究未得到一致的結論。
曾勇教授、吳泓教授團隊與吳息鳳教授團隊合作,利用臺灣美兆健康醫(yī)療超過40萬體檢人群的數據,對ALT/AST水平與普通人死亡率及相應的壽命折損進行分析。結果顯示,ALT/AST處于15~24 IU/L的人群全因死亡率最低,可作為亞洲人ALT/AST的參考值范圍,更高或者更低的轉氨酶水平都和總體死亡率增加相關;15~24 IU/L這一范圍比目前臨床常采用的0~40 IU/L范圍更為精準(圖1)。
AST升高不僅與肝臟疾病死亡率升高相關,也與部分非肝臟疾病死亡率上升相關;ALT升高只與肝臟疾病死亡率增加相關,而與肝外疾病無關。在總體人群中排除患有乙肝、肝硬化以及飲酒等特殊人群對本研究結論無影響。為了更直觀地體現ALT/AST水平升高的臨床意義,該研究進一步將ALT/AST水平轉換為與之對應的壽命損失年限;結果顯示相比于AST為15~24 IU/L的人群,AST>40 IU/L的人群壽命損失約為10.2年(以男性為例);這幾乎是ALT>40 IU/L所對應壽命損失(5.2年)的2倍(圖2)。
10.2年的壽命損失比大部分常見慢性疾病造成的壽命損失更高,如:糖尿病對應壽命損失為8.9年,高血壓為4.4年,代謝綜合征為2.4年(圖3)。
最后,作者通過分析不同轉氨酶水平下運動與壽命的關系,發(fā)現運動可減輕轉氨酶升高相關的壽命損失,這一作用在轉氨酶>70 IU/L的組別最為明顯,為高轉氨酶人群提供了一種改善結局的參考方案(圖4)。
該研究所得結論挑戰(zhàn)了ALT比AST更具臨床指導意義這一觀念,通過量化轉氨酶水平對應的壽命折損,發(fā)現AST是比ALT更強大的全因及肝臟相關死亡率預測因子,表明AST升高同部分肝外疾病死亡率上升相關,提示AST應更加受到臨床重視。
文章鏈接:
https://journals.lww.com/ajg/Abstract/2019/09000/Loss_of_Life_Expectancy_by_10_Years_or_More_From.16.aspx
作者:吳泓 萬苗編輯:史杰蔚 周亮來源:肝臟外科 期刊社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