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著名景觀設計大師佐佐木葉二(SASAKI YOJI)教授去年訪問農(nóng)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以來,園林研究所一直與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保持密切聯(lián)系。經(jīng)過雙方商議,園林所8名學生于6月18日飛赴日本,進行為期8天的學術交流,期望為雙方長期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礎。
行程中,研究生團隊探訪了日本知名庭院和公園。在大阪,團隊朝拜了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四天王寺,它被佛教徒們視為大阪的佛教祭壇,每年都有諸多活動在此舉行;還參觀了歷史悠久的大阪城,它由雄偉的石墻砌造而成,登上高五層八階的天守閣,可以?望整個大阪市。奈良的春日大社,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最著名的表參道是以一座紅色鳥居為起點,兩側是高聳的杉樹及白樺樹的原生林,其內(nèi)還有2000多個捐贈的大小石燈籠,以及隱身在林間的奈良鹿;明治時期修建的依水園則是一座非常別致的經(jīng)典名園,由前園和后園兩個意趣不同的部分組成,其中的后園可以說是薈萃明治時期庭園建造技術的杰作。在東京,日本皇居的精致及大氣讓團隊頗為震撼,明治神宮則讓大家了解了日本的祭祀文化,都立小石川后樂園帶給大家安寧、清靜之感,是典型的日本都市綠洲的做法。
在京都的三天時間里,團隊拜訪了京都造型藝術大學,佐佐木葉二教授還安排了特別講座,從實際案例出發(fā),闡述了他的造園理念,教授很注重日本傳統(tǒng)庭院與現(xiàn)代庭院的融合,重視細節(jié)及人性化的處理,強調了庭院與建筑間如何自然的過渡……種種這些思想及理念都讓一行人受益匪淺。雙方學生也互相介紹了各自的設計作品,并就各自設計理念交換了想法,學術交流氣氛濃厚。
講座交流之余,佐佐木教授帶大家參觀了京都幾處代表性的庭院,并解答了許多問題,京都詩仙堂是德川家的家臣石川丈山為隱居而營建的山莊,是體現(xiàn)日本庭院受中國傳統(tǒng)文人趣向影響的一個典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詩書自娛,山水相悅。修剪的杜鵑花環(huán)繞在庭院四周,庭院中點綴著百花,遙遠的街景隱約可見,藤蔓與楓樹等各種樹木協(xié)調輝映,使得初夏的庭院亦仙,亦禪,亦儒。京都大德寺高桐院,這座被稱之為“楓之庭”的枯山水庭園,以連成一片的苔蘚與楓樹和坐落在苔蘚之中的一個悄無聲息的石燈籠,體現(xiàn)日本禪宗的精髓。其內(nèi)沒有白砂,沒有巖石,卻體現(xiàn)了日本枯山水的意境。龍安寺則以石庭而聞名,是日本庭園枯山水的代表之作: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巖石,此外別無一物,不見一點泥土,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會有一塊巖石隱藏。石組以苔蘚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同心波紋可喻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看是白砂、綠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純色,從此物的色系深淺變化中可找到與彼物的交相調諧之處。
經(jīng)過幾天的接觸,佐佐木葉二教授表達了與我院園林學科長期合作、定期交流的強烈意愿,同時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兩校學生間的交流及互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