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教書育人匠心精神,多形式錘煉教學基本功
——化學院精心組織系列教學活動迎接學校第十屆青教賽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迎接學校第十屆青年教師競賽,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化學院七月——九月期間組織了系列教學活動,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引導青年教師積極投身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發(fā)展。
一、邀請往屆參賽教師經驗分享
時值七月酷暑,學院邀請往屆參加青年教師競賽的林毅和余瓊衛(wèi)二位老師與本次由二級單位推薦參賽的11位老師分享教學與比賽經驗。林毅老師對青年教師在比賽規(guī)則、如何備賽、參賽要點、PPT制作等方面做了精彩、深入的經驗分享。余瓊衛(wèi)老師從備賽過程、參賽體會、課堂設計和學生互動等幾個方面分享了她的參賽經驗與感悟。二位老師認為參加教學比賽對青年教師而言既是一次歷練,更是一種提升。
會后,11位擬參賽老師在線學習了龔龑教授的教學心得《知識點與科學精神——關聯(lián)教學探討》,他2016年獲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工科組一等獎第1名,201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二、精心組織學院青教賽預賽
8月11日 ,在化學院青年教師發(fā)展中心會議室舉辦了青教賽預賽,評委有化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羅運柏、姜中興、龔淑玲老師;往屆青教賽獲獎的蔣風雷老師;武漢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教學咨詢師何春燕和林毅老師。參加預賽的老師分別來自三個二級單位——分析科學研究中心、有機化學研究所和物理化學研究所,這6位老師郭小峰、崔然、陳貝貝、董秀琴、錢江鋒、劉國亮依次按學校競賽規(guī)則進行學院青教賽預賽。
評委們逐一對參賽老師講課進行點評,分別從教學方法、教學儀態(tài)、授課技巧和教學技術手段等方面對參賽教師進行了細致的點評指導,提出了改進建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實戰(zhàn)選拔理學部參賽選手
8月20日,在化學院青年教師發(fā)展中心會議室舉辦了學院青教賽選拔賽,會議由莊林副院長主持,邀請了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羅運柏、胡斌、陳勝利、姜中興、趙發(fā)瓊老師和學校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主任方祥玉。6位參賽老師先抽簽確定順序,評委現(xiàn)場打分,根據(jù)總成績推薦4位老師參加理學部青年教師競賽。
參賽老師們經過認真準備,將課程講的生動透徹,展現(xiàn)了老師們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及良好的精神風貌。評委們普遍認為此次參賽老師講課水平高,能夠靈活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從“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主體轉變,同時也建議參賽老師以“我們?yōu)槭裁匆险n、大學課堂應體現(xiàn)哪些內涵”為主線進一步打磨課程內容設計。
方祥玉主任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件制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全面的指導,并建議老師們把專業(yè)課程引入思政內容,培養(yǎng)能夠擔綱民族復興大任、具有家國情懷的有志青年。莊院長最后作了總結發(fā)言,他強調青年教師是學院教師隊伍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學院未來發(fā)展的重任,青年教師要不斷提升教學能力,為進一步提高學院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供堅實保障。
四、基層教學組織一對一指導
對于參加理學部競賽的4位老師,由基層教學組織分別一對一指導,由化學院副院長胡斌教授指導陳貝貝老師;由分析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凌教授指導郭小峰、崔然二位老師;由武漢大學第十屆“杰出教學貢獻校長獎”獲得者姜中興副教授指導董秀琴老師。老師們反復演練,不斷打磨課程設計,力爭賽出水平、賽出好成績。9月21日,分析科學研究中心在一對一指導之外,又集中組織賽前指導,參加指導老師均為專業(yè)核心課授課教師,他們是“杰青”馮鈺錡和劉志洪;資深教授何治柯、胡斌、王紅、曾百肇、張志凌;武漢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教學咨詢師林毅。
化學院自前二屆青年教師競賽中認識到不足,以賽促改,近年來把青年教師發(fā)展當做日常重要工作之一,作為武漢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發(fā)展分中心,專設了工作會議室,建有青年教工聯(lián)誼會,為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的有效平臺,引導青年教師立德樹人,潛心教學,培養(yǎng)追求卓越、用于創(chuàng)新、能夠擔當科技強國建設重任的時代新人,進一步促進學院的“雙一流”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