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IF = 8.758)雜志在線發(fā)表武漢大學田間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新型卟啉納米藥物的合成和應用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該論文題目為“One-Pot Fabrication of Hollow Porphyrinic MOF Nanoparticles with Ultrahigh Drug Loading toward Controlled Delivery and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武漢大學藥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孫鑫和何桂華為該論文的并列第一作者,武漢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楊英威教授和武漢大學田間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和生物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的大力支持。
在生物醫(yī)學研究領域,中空納米結構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在藥物遞送時具有的超高載藥量而吸引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對于新型中空納米載體的發(fā)現和可控合成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挑戰(zhàn)。在本研究中,田間課題組開發(fā)了基于“自犧牲模板”的一鍋法高效便捷的制備了具有中空納米結構的卟啉金屬有機骨架(H-PMOF)。與非空心結構的卟啉MOF納米粒子相比,H-PMOF不僅具有極高的載藥量,而且表現出顯著增強的光動力治療效果。這些特質使得H-PMOF納米顆粒具有很大的潛力成為用于癌癥成像和聯合治療的多功能納米醫(yī)學平臺,這也是有關具有光動力治療效果的中空MOF納米結構的首次報道。
圖:中空卟啉MOF納米粒子的合成和應用
?
在本研究中,H-PMOF納米粒子可以快速實現高達635 wt%的雙藥物(DOX&ICG)負載,進一步通過細胞膜對載藥的H-PMOF納米平臺進行仿生偽裝,使其具有了出色的同源靶向和免疫逃逸能力。得到的載藥納米平臺DIHPm顯示出高效的腫瘤蓄積,在808和660 nm雙激光的照射下實現了可控的藥物遞送和優(yōu)異的光動力/光熱/化學療法協同的抗腫瘤活性——在極低的劑量下可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研究結果表明,H-PMOF納米粒子可以實現光敏劑和其他治療劑或顯像劑的高效遞送來實現癌癥的協同治療,凸顯了其作為多功能光動力治療納米平臺的巨大潛力。此外,本研究中采用的“自犧牲模板”合成策略也為開發(fā)新型中空納米結構提供了解決方案。
?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0c20617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