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26周即分娩、出生體重僅760克、罹患先天性心臟病……一個巴掌大小的女嬰剛剛誕生,連她母親都沒能好好抱一下,就被緊急轉運至第一臨床學院新生兒科搶救治療。
沒人對這僅760克的先心病女嬰能抱有任何存活希望。
然而,奇跡出現(xiàn)了,經(jīng)過新生兒科以及多學科團隊的全力搶救和嚴密監(jiān)護,這個在媽媽肚子里僅6個就月的早產(chǎn)女嬰,竟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雖然危急的病情逐漸平穩(wěn),但患有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重度肺動脈高壓多種先天性心臟病的她需要盡快手術治療。
這個重任便落到了具有豐富臨床和手術經(jīng)驗的小兒心臟外科主任醫(yī)師——丁以群大夫的肩上。丁主任迅速召集會診,聯(lián)合多個科室進行外科治療策略的制定和手術風險的評估。然而,由于女嬰體重過輕、病情危重,身上布滿了各種支持生命的管道,從新生兒病房到手術室這短短的距離,對她來說都是致命的,很可能在送往手術室的過程中就發(fā)生意外。丁主任綜合考慮各種風險,毅然地提出,在床邊進行動脈導管結扎手術。
當這個重大的抉擇一經(jīng)做出,我院組織聯(lián)合小兒心臟外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心兒科、心臟外科手術室等多個科室,調配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和手術室、監(jiān)護室護士,組建多學科的強大治療團隊,進行充分術前的準備和評估、手術技術路線實施的演練,為拯救這顆珍貴的心臟提供全方位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手術當天,經(jīng)過緊急而又快速有效的術前準備和多科配合,手術便在新生兒科病房——女嬰的床旁有條不紊展開了。丁主任小心地對這跟血管進行分離,最后小心翼翼地進行結扎、夾閉,在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變化后,宣告手術成功結束。一個脆弱的生命在今天得到新的延續(xù),一個復雜危重的生命得到救治。
在談及針對如此重癥的新生兒進行心臟手術時,丁主任說,這并不是第一臨床學院第一例進行床邊心臟手術病例。早在兩年前,莊建院長和陳寄梅所長便為一個體重僅640克的新生兒實施了床旁的動脈導管結扎手術,取得了成功。從那時起,第一臨床學院就開展了復雜、重癥新生兒的床邊手術治療。丁主任強調,這個手術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這是建立在第一臨床學院優(yōu)秀的心臟外科治療水平基礎之上,尤其是新生兒的心臟外科手術治療技術的領先地位,每年救治了大量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不僅在臨床上,在科研方面,莊建院長承擔的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課題,著力于先天性心臟病、產(chǎn)前產(chǎn)后一體化臨床研究,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