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若琳)4月1日上午,我校“整合生物學前沿”論壇第36期采取網(wǎng)絡“空中論壇”的形式舉行,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劉慧鑫教授應邀做客,分享了題為“Liver Renewal :Rescuing Injury and Optimizing Regeneration”的精彩報告。
報告伊始,劉慧鑫指出: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實質(zhì)性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肝臟與腦部聯(lián)系十分緊密,更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吸煙、飲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濫用藥物會導致肝細胞損傷,并且有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進而導致肝癌。肝臟移植是治療終末肝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而臨床上的主要問題是肝移植過程中健康肝臟供體的缺失。
隨后,劉慧鑫介紹了肝臟的再生能力,正常肝細胞需要TGF、EGF等生長因子刺激才能再生。肝再生包含兩個關鍵階段:分別為靜止肝細胞進入細胞周期的啟動和細胞G1期超過限制點(restriction point)。研究發(fā)現(xiàn),HGF可刺激肝細胞增殖和肝臟生長,IL–6、TNF alpha等多種炎癥也參與其中。PPAR alpha基因敲除鼠的肝細胞增殖速度減慢,其原因為受損干細胞內(nèi)的Ras和RhoA相關通路的激活。肝切除后血流動力學改變,導致肝細胞從腸和胰腺中獲得的細胞生長因子增加三倍。
最后,劉慧鑫指出肝再生與腸道菌群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無菌鼠的Gut信號通路介導肝細胞再生。氨基脂多糖可誘導小鼠肝細胞DNA合成,并且膽汁酸(BAs)對于肝再生十分重要。
報告結束后,師生就報告內(nèi)容與劉慧鑫教授于線上進行熱烈的討論與交流,許多學生紛紛提出自己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劉慧鑫教授做出了耐心而細致的回答。此次空中學術報告為我校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
審核人:董志強
?
?
?
【簡介】劉慧鑫,博士,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助理教授(AP),曾獲得AASLD青年研究者獎和MOD中國青年科學家等多種獎項。2010年獲得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2010-2016年間,先后于堪薩斯大學醫(yī)學中心藥理學系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病理及實驗醫(yī)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16-2018年,晉升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助理項目科學家,現(xiàn)于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FGF21對脂肪代謝調(diào)控和肝臟損傷再生機制、肝再生過程中的腸道菌群等。在The FASEB Journal、The Journal of Path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等醫(yī)學雜志發(fā)表多篇論文。
?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