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網訊(通訊員 洪思行)同在4月11日,Nature Plant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fā)表了我校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科院殷平教授團隊關于植物RNA編輯復合體參與RNA編輯分子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類似于在一篇WORD文檔中,會時常使用插入、刪除、替換等手段來修改文字信息,被稱為文檔編輯。在植物遺傳信息“天書”中,RNA編輯是指通過轉錄后特異位點核苷酸的插入、缺失及轉換等加工修飾手段,對基因進行修飾和調控。在高等植物中,RNA編輯主要發(fā)生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RNA編輯異常影響植物細胞器的生物發(fā)生,導致植株生長緩慢,以及生殖發(fā)育障礙。
早在1989年研究人員就在植物中發(fā)現了RNA編輯的現象。2005年,第一個參與RNA編輯的蛋白因子被鑒定出來,發(fā)現它是一個PLS-type的PPR蛋白。隨后,一系列的研究鑒定了多個PLS-type PPR蛋白家族作為反式因子參與RNA編輯。2012年,兩個獨立的研究組同時篩選到另一類RNA編輯因子——MORF蛋白家族(也稱為RIP)。MORF突變體極大的降低線粒體和葉綠體RNA編輯的效率。
但是,這些蛋白因子是如何協同參與植物細胞器RNA編輯的分子機制并不清楚。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該課題組首先試圖通過結構生物學手段解析PLS-type PPR蛋白以及MORF蛋白的結構。由于大多數天然的PPR蛋白性質不好,很難拿到天然的PLS-type PPR蛋白進行結晶實驗。該課題組通過將擬南芥中所有的PLS-type PPR蛋白進行序列保守性分析,巧妙的設計了一個含有9個重復序列包含3個PLS三聯體重復的PLS-type PPR蛋白,命名為(PLS)3PPR。該蛋白可以進行異源可溶性表達,性質穩(wěn)定。最終獲得了PLS-type PPR蛋白的晶體結構,揭示了P,L,S這三類重復單元結構的差異性。
研究組同時對MORF家族蛋白成員進行結晶篩選,解析了MORF9蛋白的結構,發(fā)現其是一類新型的蛋白結構。研究人員通過生化實驗證實(PLS)3PPR通過PLS三聯體和MORF9相互作用,并解析了(PLS)3PPR - MORF9復合物晶體結構。結構顯示L-type重復單元在介導蛋白相互作用過程中發(fā)揮關鍵的作用。有意思的是(PLS)3PPR - MORF9復合物比(PLS)3PPR單體有更強的RNA結合能力。結構比對發(fā)現,MORF9的結合驅使(PLS)3PPR 的L-type重復單元發(fā)生構型轉變,使其更為緊湊,從而使得其第2位和35位的氨基酸距離更近,更有利于其對RNA堿基的結合。
基于以上發(fā)現,該研究組提出了MORF蛋白在RNA編輯中發(fā)揮功能的分子機制:在沒有MORF蛋白存在的情況下,PLS-type PPR蛋白有較弱的靶標RNA結合能力;而當MORF蛋白存在時,可以引起PLS-type PPR蛋白構型發(fā)生改變,從而增強其對靶標RNA的結合能力。
圖示為葉綠體RNA編輯因子MORF9引起PLS-type PPR蛋白構型改變從而增強其對靶標RNA結合能力的分子機制模型
該研究由博士后閆俊杰、研究生張群霞作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殷平教授作為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林榮呈研究員為本研究提供了幫助。校級蛋白質平臺為該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上海同步輻射光源(SSRF)為數據收集提供了幫助。該研究受到了科技部基金、華中農業(yè)大學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基金和人才啟動基金、以及中國博士后基金的資助。閆俊杰博士特別鳴謝學校優(yōu)秀博士后持續(xù)職業(yè)發(fā)展基金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plants201737
審核人: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