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網(wǎng)訊(通訊員 吳高兵)“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jié),各位外籍友人本該與你們的愛人們約會、看電影。但此刻大家共聚,討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可見項目是你們的‘真愛’呀!”科研秘書祁婧幽默詼諧的開場白,拉開了生科院外籍博士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培訓的帷幕。
2009年起,國家基金委首次針對外籍博士后設立了外國青年學者研究項目。生科院博士后Baskaran Ramaiya去年申報此類項目并獲得資助,2月14日,生科院舉辦外籍博士后申報基金培訓會,由Baskaran Ramaiya進行主講,共有7位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家的外籍博士后參加了此次培訓。
首先,他鼓勵大家積極申報,“外國青年學者研究項目一年20萬元,兩年40萬元的經(jīng)費,獲得資助可以幫助大家更加深入地進行科學探索。同時,該項目是中國政府資助項目,具有很高權威性,對于出站后的個人職業(yè)發(fā)展也是非常有利”。他建議大家申報兩年期項目,一年時間確實太短,無法做完一個完整的研究。如果簽證到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申請延期。
在具體談到申請書的寫作時,Baskaran Ramaiya從項目的寫作提綱逐條進行分析,他提出摘要是評審專家對申請書的第一印象,因此要高度重視,文字要簡明扼要,寫出研究的必要性,體現(xiàn)出“我可以做,應該給我做”。預算編制中,他建議設備購置費要少列支或者不列支,顯示實驗室已有足夠的儀器和設備開展研究,應將大部分經(jīng)費用于項目的直接研究。在項目的創(chuàng)新點描述中,不要太大和太籠統(tǒng),寫出在某個方面或者某個點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方法、手段等。對于該項目的附件要求,他提出個人要承諾在中國工作期間要遵守中國法律法規(guī)及基金委的各項管理規(guī)定,然后按照要求提供各類附件材料。
Baskaran Ramaiya的報告受到了在場博士后的歡迎,報告期間一些其他學院的博士后聞訊趕來聆聽。
審核人: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