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國“讀書會讀書筆記總結
2018年5月11日,云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藥學院2017級研究生無機、物化的同學在文淵樓317參加了班級舉辦的“理解中國”讀書會。
活動開始前同學們都花時間閱讀了與理解中國相關的書目,并認真做了讀書筆記,在這次讀書會中積極準備與大家交流心得體會。
劉彥雄老師作為指導教師給大家介紹了“理解中國”系列活動。包括閱讀活動,高端學術講壇,學術論壇,暑期研究生服務團等。希望借這次讀書會的機會,讓大家沉靜下來看一些書,并通過交流,互相學習,獲得啟迪。
物化專業(yè)的劉暢、張雙鵬、張正瓊同學分別和大家分享了他們的讀書體會。
劉暢同學閱讀的是張召忠的《走向深藍》,他還專門將這本書帶去,給同學們分享。這本書由一個擁有41年軍齡的海軍老兵所書寫,介紹并提出了什么是海洋、海權、?;?,以南海問題為例,探討了當今中國周邊與其他國家的海洋領土爭端,從世界來看,最發(fā)達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海洋國家,最發(fā)達的城市基本都是沿海城市,不重視海洋、不注意開發(fā)海洋和控制海洋的國家不可能強大。從我國情況來看也是這樣,孔雀東南飛已形成大勢,沿海地區(qū)和城市比內地要發(fā)達,其經濟發(fā)展速度和現(xiàn)代化程度要高得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開發(fā)海洋和利用海洋。15世紀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海洋大國、海軍強國和航海大國,但就在將自己寶貴的航海經驗和火藥技術等傳授給西方,西方殖民主義者利用這些先進技術進行海上掠奪和對世界進行瓜分與侵略的時候,我們卻關閉了國門,奉行禁海政策。結果,中國在世界海洋大競爭的第一個回合中失敗了,失去了一個本不應失去的寶貴的歷史機遇。近代鴉片戰(zhàn)爭后,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睜眼向洋看世界,中國才逐漸打開國門。
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和航海大國,雖然具有非常先進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但由于政治上的腐敗和愚昧,終于在世界性開發(fā)海洋、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大競爭中失去了第一次寶貴的歷史機遇,主動放棄了傳統(tǒng)的海洋大國地位而固守于近海沿岸和陸地疆域,從而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國防安全。一個馳名于世的海洋大國,在16世紀以后,面對歐洲海軍列強從海上來的侵略,卻沒有任何反擊之力,致使荷蘭、西班牙等西方殖民主義者在搶占臺灣之后,英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又派出強大的海軍艦隊,輕取廣州、香港和澳門等地。從此,中華民族陷入被帝國主義海上列強任意侵略和宰割的境地。
所以,中國應該加強海洋邊防,施行“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發(fā)展海上貿易,成為海洋強國。
張雙鵬同學給大家分享了《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李光耀,新加坡華人,為新加坡首任總理、曾任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xiàn)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書共分為10章,展望了中國的未來,評價了美國的未來,還有印度的未來,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未來,總結了新加坡成功的原因,為理解當代中國,當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提供了思考。通過他的介紹,同學們受益匪淺。
張正瓊同學給大家分享了《中國政治思想史》這本書中的《近代的政治思想》一篇文章,對中國近代的政治思想狀況,那個時代的困境與當時人們的思想與行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她舉了書中的一個例子:當時的一個大思想家——龔自珍,他的思想,最重要的點有二:(一)他知道經濟上的不平等,即人們的互相剝削——經濟上的剝削,是致亂的根源。(二)他總覺得當時的政治,太無生氣;就是嫌政府的力量,不足以應付時局。作者認為,當時的中國政治是一個能靜而不能動的政治。
從同學們的讀的書的種類來看,大家都關心國家的發(fā)展,中國的戰(zhàn)略,中國的未來。都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來理解中國。作為研究生,大家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這次活動,大家增進交流,增長見識。
撰稿:孫燕
拍照:孫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