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4px;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24px;">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已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今天,讓我們走近藥學青年的內心,一同分享藥學青年“賞四海年俗·慶新春佳節(jié)”團日活動中的故事。
活動背景
2021年春節(jié)之際,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承傳統文化作出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學習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藥學院團委決定在學院學生中開展“賞四海年俗·慶新春佳節(jié)”主題班團日活動,教育引導北大藥學青年了解家鄉(xiāng)傳統習俗、體悟春節(jié)文化內核,做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積極弘揚者、忠實傳承者和堅定踐行者。
籌備過程
2021.2.6向各團支部發(fā)布藥學院團字【2021】1號文件通知,積極動員支部成員
2020.2.11各支部積極籌備、陸續(xù)提交策劃,團委逐一回復、給出指導建議
2021.3.3各支部順利開展團日活動,提交材料總結
各支部活動整合
在藥學院團委的組織和引領下,藥學院各基層團支部積極響應,結合實際開展了一系列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各個支部集思廣益,注重現代信息傳播規(guī)律,結合團員青年自身特點,以更具青年感染力、參與感與互動性的學習形式,將理論學習與研討、線上與線下交流互動相結合,在推廣上也能夠推陳出新,通過圖文推送、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藥學青年的精神風貌。
1.理論學習類:
本科2020級4班支部組織自十八大以來關于傳統文化講話精神的學習活動:
本科2019級3班團支部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
本科2018級3班團支部將支部成員分為八個學習小組,在會前展開研讀,深入學習系列講話,會上集中分享學習收獲:
18級3班小組線上會議學習
從理論學習中,支部同學認識到要推陳出新,深度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與意義,使之對現實生活、精神世界發(fā)揮積極作用。
2.習俗分享類:
本科2018級1班團支部組織線上春節(jié)生活分享活動作品展示:
本科2018級1班 宣弘 攝影作品
本科2018級2班團支部年味分享活動作品展示:
本科2018級2班 吳洋 攝影作品
本科2018級4班等團支部組織線上分享活動:
研究生4班、研究生5班、研究生6班支部開展以“尋找身邊的年味”等為主題的征集活動:
研究生4班團支部 段梅 手中的仙女棒
研究生5班作品展示
本科2020級4班團支部征集了支部內同學的年夜飯照片和風俗,在班級公眾號中集中展示:
本科2020級4班團支部 袁濤 攝影作品
本科2020級4班團支部 龍勁辰 攝影作品
各地飲食風俗各異,但是團圓是所有年夜飯共同的主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全體支部成員了解到不同地區(qū)的春節(jié)風俗習慣,在活動中學習春節(jié)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
同時,2019級1班、2班、3班、研究生1班、研究生3班等支部鼓勵支部成員積極記錄分享自己家鄉(xiāng)的新年特色習俗,如2019級1班團支部支部的陳奕萱同學記錄了自家擺供桌的古老習俗,古色古香,充滿年味;研究生3班的博士后同學回憶說,從前每逢春節(jié)去別人家做客,主人會給每人發(fā)一個雞蛋,寓意滾運,整年無病無災,順順利利;另一位博士后同學分享了福建海島家鄉(xiāng)大年初一中午吃干飯的習俗,要盡量不含水,寓意出門會免災。
從一個個普通家庭的春節(jié)生活中,大家既感受到了春節(jié)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也同享了闔家團圓的喜悅心情。
3.討論交流類:
本科2017級4班團支部通過在線會議的方式讓大家“面對面”交流新年的見聞,分享留校的感受和收獲:
2019級4班團支部開展線上討論,融入成語接龍、聽北大中文系陳連山教授講春節(jié)背后的故事等妙趣橫生的環(huán)節(jié),并鼓勵大家分享家鄉(xiāng)習俗,使在線 “文化旅游”豐富大家的“文化閱歷”。
研究生3班團支部組織了線上的春節(jié)生活剪影征集和線下的包餃子、寫春聯等活動,在活動交流過程中極大地增進了各支部成員間的感情。
研究生3班支部包餃子及線下交流活動
思考與心得體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所有炎夏子民的文化根基,我們應當為我們多年以來未曾中斷的文化感到自豪。在摒棄部分糟粕的前提下,我們應當去了解和發(fā)揚我們的傳統文化,畢竟現在,很多的傳統文化,傳統技藝已然式微。知道我們的來處,才能更好地走向遠方;明確我們的初心,才能更好地接納。
本科2019級2班團支部 賀怡超
文藝是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在大力倡導“文化自信”大時代背景下,要深入了解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同時要更加懂得其中源浚流長的不容易,學會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包括各種傳統習俗和傳統節(jié)日,在繼承中發(fā)揚創(chuàng)新,并吸取傳統文藝作品其中寶貴的內在品質;而在對待外來文化輸入時要保持冷靜的看法,合理取舍,共同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科2018級3班團支部 向林涵
身邊的人都在說年味越來越淡,那年味到底是什么?年味可能是滿街掛的大紅燈籠,可能是除夕夜的鞭炮聲,可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氣氛……當然,由于空氣治理的需要,放鞭炮在我們這里已經被禁止了,不絕于耳的炮聲沒了,感覺年過得太安靜了,一點熱鬧的感覺都沒有,“年味”自然也會感覺少一些。但是,我覺得年味最核心的部分還在——那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感覺??赡苡袝r候你會感到和親戚長輩聊天很尷尬,不知道怎么接話,但這些其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陪伴的感覺。我們更應該珍惜這種“年味”,因為工作以后這樣的時間就會少很多。
本科2019級3班團支部 司家豪
透過全院團員的思考和實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傳統文化中慶祝節(jié)日的具體做法可能會慢慢減少或者改變,但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從未走遠,它們早已成為我們思維方式的一部分。勤懇、樂觀的品質,將獲得美好生活的希望寄于勞動的思維慣性,都已深深地刻進了我們的文化基因。這樣來看,中國人天生就是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只是未必自知。
正因如此,學習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十分重要而且勢在必行。通過學習和探索現在仍然流行或幾近失傳的傳統民俗,我們能夠了解到習俗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從樸實的思想和愿望中走進中華民族古今貫通的精神世界,在比較中勾勒自己的文化基因,從而相信自己出身的文明必將長盛不衰,最終,自信地走向世界舞臺,講好中國故事,發(fā)出中國聲音。
結 語
江南塞北無遠近,藥院與你共佳期。本次的學習主體覆蓋了藥學院所有團支部的所有團員青年,既陪伴同學們度過了一個祥和歡樂的春節(jié),也不斷深化同學們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藥學院團委各支部作為基層團組織,全方位開展本次主題學習活動,從策劃到組織,從線上到線下,每個團支部成員都自覺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既提高了支部成員的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更提升了團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各個支部在組織本次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了總結和反思,積累了很多開展活動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是線上組織和開展活動的經驗,相信在未來的團委工作中,會繼續(xù)腳踏實地,不斷取得進步、力爭上游。
藥學院團委?供稿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