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酰胺化(Direct Amidation)是由羧酸和胺直接合成酰胺的經典反應,在制藥、材料、蛋白質等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以制藥行業(yè)為例,酰胺化反應占到了日?;瘜W反應總量的15–20%,約1/4的已上市藥物和2/3的候選藥物分子中至少含有一個酰胺鍵。直接酰胺化一般需要化學當量的偶聯(lián)試劑。實現(xiàn)其催化轉化是一項多年懸而未決的難題,也是美國化學會推舉出的綠色化學重大挑戰(zhàn)之一。目前報道的方法大多需要較為苛刻的條件,對底物結構也有較多限制,故未被普遍采用。
Nature Catalysis近日刊登了王曉課題組題為“Challenges and Outlook for Catalytic Direct Amidation Reactions”的長篇前瞻性文章(Comment)(Nature Catalysis 2019, 2, 98-10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18-0215-1)。王曉副教授為文章通訊作者,以先導實驗為基礎,創(chuàng)造性地首次提出了七類可能的解決途徑,包括十余種具體方案,期待為未來該領域實現(xiàn)突破指明方向。文中提出的新方案包括:兩性硼酸酯類FLP催化劑、仿生MOF催化劑、硫脲-胺催化劑、可見光促進再生的偶聯(lián)試劑、以脂為中間體的策略、氨基酸的CO2捕捉-NCA策略、催化固相多肽合成、連續(xù)流動催化酰胺化等。
圖1. 新型兩性催化劑和可再生偶聯(lián)試劑
此外,該文也探討了原始小分子前生物合成(Prebiotic Synthesis)中的各種假說對于現(xiàn)代合成化學的啟示。王曉課題組致力于連續(xù)流動合成、微反應器以及綠色化學等領域的研究。
圖2. 催化固相多肽合成和連續(xù)流動催化酰胺化反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