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來副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Burrowing ambient temperature influences Helice crab activity and availability for migration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于2020年9月在學術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發(fā)表。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李東來副教授,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分別我院張菁和陳靈宇研究生。該論文探討了天津厚蟹活動強度對丹頂鶴遷徙的影響。
對于專食大型無脊椎底棲動物的遷徙鳥類,選擇遷徙的時間很重要,因為食物的可獲得性受到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因此,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會影響鳥類遷徙時的食物組成,甚至由于氣溫較低,遷徙鳥類受到能夠利用的中途停留和越冬地點的限制。本文基于糞便分析,基于丹頂鶴的種群計數,螃蟹活動規(guī)律視頻記錄和地面溫度數據分析關于地表環(huán)境溫度對灘涂螃蟹活動規(guī)律及其可獲得性的影響,以及對越冬遷徙至中國東部的丹頂鶴取食利用和棲息地利用的影響?;谄査? Pearson)的相關性和廣義線性模型表明,隨著洞穴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灘涂蟹類活動強度明顯增加。分段回歸分析表明,灘涂蟹類活動強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洞穴環(huán)境溫度閾值(在12-13℃之間)的限制,超過閾值后活動強度顯著增加。螃蟹活動強度隨丹頂鶴秋季遷徙期間呈暫時性下降趨勢,春季遷徙則呈現相反趨勢。在三個實驗研究地,其中兩個研究地的丹頂鶴主要食物組成均為灘涂蟹類,然而,在不同研究地,灘涂蟹類出現頻次呈現差異。對丹頂鶴遷徙種群數量及規(guī)律分析發(fā)現,丹頂鶴的遷徙時間與較高的環(huán)境溫度的時期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丹頂鶴糞樣中螃蟹殘體數量比例與環(huán)境溫度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溫度影響的灘蟹活動強度對遷徙期丹頂鶴利用關鍵的中途停歇地的螃蟹食物資源提供了重要的時間窗口。
丹頂鶴遷徙與環(huán)境溫度變化(螃蟹活動強度)的關系
《Ecology and Evolution》2020年影響因子/JCR分區(qū):2.392/Q2,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其中包括關于動物行為各方面的評論、原始論文和研究文章,書評和書籍節(jié)選也包括在內,是眾多從事行為學研究科研工作者的首選經典期刊。該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672316, 31911540468和31301888)和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2019‐MS‐154)的資助。
Burrow ambient temperature influences Helice crab activity and availability for migratory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J].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0, 10(20).
生命科學院
2020年12月25日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