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提供大多數(shù)人類的食物。目前小麥生長所必需微量元素(鋅/錳,Zn/Mn)的缺乏、有毒重金屬(鎘,Cd)的累積已成為糧食品質(zhì)安全潛在的威脅。有毒重金屬污染影響作物生長發(fā)育,并且通過食物鏈間接威脅人類健康。因此,我們的研究目的是通過檢測Cd對作物的毒性影響和分子機制分析,并利用遺傳育種技術提高作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減少有毒金屬的累積。
細胞數(shù)目調(diào)節(jié)蛋白(Cell number regulator, CNR)主要參與細胞數(shù)目和果實大小方面的調(diào)控,而植物鎘抗性蛋白(Plant cadmium resistance, PCR)的作用是與重金屬的轉(zhuǎn)運有關。CNR和PCR具有較高的序列相似性且同屬一個家族。因此,CNR也可能參與重金屬轉(zhuǎn)運和累積。
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柴團耀課題組以烏拉爾圖小麥(Triticum urartu,二倍體)為材料,通過生理指標、形態(tài)觀察以及轉(zhuǎn)錄組測序等技術分析Cd毒害作用對小麥的影響;并以中國春小麥(Triticum aestivum, 六倍體)作為研究材料,分離獲得TaCNR5基因。實時熒光定量PCR顯示TaCNR5受Zn和Mn的誘導表達量增加。轉(zhuǎn)TaCNR5基因擬南芥和水稻增強對Zn和Mn的脅迫耐受性,并促進Zn和Mn由地下到地上部的轉(zhuǎn)運。與野生型水稻相比,轉(zhuǎn)基因水稻籽粒鋅、錳含量較高。相關的研究證明小麥CNR作為重金屬轉(zhuǎn)運蛋白,可以通過遺傳改良的方法在作物微量元素強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相關論文分別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雜志上發(fā)表(DOI: 10.1021/acs.jafc.9b04210; 10.1016/j.jhazmat.2019.04.018)。柴團耀課題組博士后喬坤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柴團耀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項目的資助。
TaCNR5提高水稻植株的抗逆性及籽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Cd毒性對二倍體小麥(烏拉爾圖)的影響及Cd響應的分子機制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