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鄔榮領教授團隊在非模式異交裸子植物榧樹的研究上獲得新突破。構建的連鎖-連鎖不平衡圖推斷出了榧樹在長期自然選擇壓力下的進化歷程,并且找到了對進化做出響應的關鍵位點。有關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在知名遺傳期刊《DNA Research》(2015,IF="5.477)上。
數(shù)量性狀基因作圖是基于連鎖與連鎖不平衡兩種方法,但這兩種方法單獨使用時均顯示其明顯的局限性。我校計算生物學中心教授鄔榮領博士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個新理論,把這兩種方法整合在一個框架內,基于自然界林木自由授粉的特性,針對天然群體半同胞子代,構建了一個覆蓋整個基因組的連鎖-連鎖不平衡關系圖。據(jù)此,人們能夠推斷物種進化的歷史,準確地找出那些不同自然選擇或人工選擇壓力下的染色體位點,最終精確定位影響數(shù)量性狀的關鍵基因。研究人員利用這一理論已成功定位了影響玉米耐旱性的基因,并獲得了生物學驗證,但在高度雜合且研究難度極大的林木上,這個理論的應用未能充分體現(xiàn)。
對此,鄔榮領教授團隊與浙江農(nóng)林大學合作,經(jīng)過近十年的努力,使這一理論在非模式異交裸子植物榧樹的研究上獲得重要突破。構建的連鎖-連鎖不平衡圖推斷出了榧樹在長期自然選擇壓力下的進化歷程,并且找到了對進化做出響應的關鍵位點。最近,有關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在知名遺傳期刊《DNA Research》(2015,IF="5.477)上。
論文投稿期間,審稿人評價說,鄔榮領教授提出的這一設想打破了林木常規(guī)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對于提升遺傳研究的理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發(fā)表在《DNA Research》上的論文第一作者是我校計算生物學中心碩士研究生祝緒禮。在導師鄔榮領教授的指導下,祝緒禮已經(jīng)掌握了這一新理論的核心技術,目前已獨立開展這方面的理論推斷、計算機模擬、數(shù)據(jù)分析與結果解釋。鄔榮領教授與浙江農(nóng)林大學曾燕如教授是該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其他參與人員包括我校博士研究生姜立波及曾燕如教授領導的團隊。
論文鏈接:http://dnaresearch.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5/11/29/dnares.dsv031.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