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大學藥學院霍帥東教授與德國萊布尼茲材料研究所Andreas Herrmann教授團隊合作,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Materials Today發(fā)表了題為“Dynamic DNA-based Biomaterials Interacting with External, Macroscopic, and Molecular Stimuli”的綜述長文,并被選為內封面(Inner cover)。
基于此前研究團隊構建的光控Gold-DNA納米組裝體(Nanosunflowers)在基因治療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Science Advances, 2019, 5 (10), eaaw6264)、DNA納米結構與細胞膜相互作用的相關綜述(Advanced Science, 2019, 16408170)以及近期超聲機械力對多聚核酸配體與藥物、蛋白質的作用調控研究(Nature Chemistry, 2021,13, 131; Angewandte Chemie, 2021, 60, 14707),該綜述論文又對相關領域做了進一步全面梳理、深入討論和全新展望。
自從DNA分子結構被認識以來,科學界便開始廣泛研究其進一步應用的可能性。近年來,基于DNA的動態(tài)組裝生物材料發(fā)展迅速,尤其在生物醫(yī)藥領域展現了巨大應用潛力。該文首先總結了基于DNA的生物材料的分子結構和合成策略。隨后重點對基于多種刺激響應的DNA生物材料的構建原理及相關應用進行了分類闡述,主要包括宏觀層面、分子水平、以及外部環(huán)境等刺激。文章最后討論了當前構建動態(tài)DNA生物材料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并對接下來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和發(fā)展方向作了前景展望。文章預測這種具有可編程和協調功能的動態(tài)生物材料將進一步應用于智能生物醫(yī)學領域的發(fā)展。
值得一提的是,該團隊近期還實現了利用超聲機械力對金屬離子基DNA堿基對(metallo-base-pair)結構的可逆去雜化,為遠程調控DNA結構的轉變及動態(tài)組裝提供了全新策略(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21, 57, 7438)。
廈門大學藥學院、福建省藥物新靶點研究重點實驗室為該文第一發(fā)表單位,霍帥東教授(第一作者)和Andreas Herrmann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韓國釜慶大學Minseok Kwak教授(共同第一作者)和廈大藥學院秦靜波博士參與了論文撰寫。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廈門大學南強青年拔尖人才項目、福建省藥物新靶點研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以及德方、韓方多項研究基金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9702121001449?via%3Dihub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