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鄧金鳳】2022年1月15日下午第二綜合樓C307會議室,水稻抗逆組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年終述職大會。熊立仲、董發(fā)明、熊海燕、謝婷婷四位老師及組內研究生30人共聚一室,總結個人2021年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會議由課題組管理員向登豪同學主持。
參會人員輪流發(fā)言,對2021年及以往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提出自我批評,并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其他人進行了批評幫助。組內管理相關人員就實驗和管理上的事情進行了反思和自我批評,大家也提了不少意見與建議,有助于明年更好地開展工作。作為一名奮斗在科研一線的研究生,實驗中的失敗與迷茫是無法避免的,很多同學談到這個問題都表示壓力很大,說到動情處,不少同學幾度哽咽,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研究、學習、生活都很難,有困難時,我們更應該鼓起勇氣奮斗起來,做一個“偏向虎山行”的人!
李曉凱博后表示2021年是一個充滿曲折的年度,個人精神與身體從低谷到回歸正常,可以用“變革”兩字概括。從個人工作到實驗室公共事務,從“保持不怕負面結果的心態(tài)”到“如何做好一個實驗”,他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給大家?guī)砹藛l(fā)與思考?!皵祿治龃髱煛背l喜┖笠部偨Y了自己2021年的不足與收獲,給同學們提供技術指導與幫助的同時將加快自己文章的撰寫與整理,非常愿意將自己的全套知識傳授給想學習的同學。博士生姚義龍則發(fā)表了一篇充滿才情的談話:“來到抗逆組有6年了,我感覺到很幸福,在我身邊有這么多的兄弟姐妹,又來了這么多帥氣漂亮的老師們。我很珍惜這幾年的時光。想想和大家在田里并肩作戰(zhàn)的時候,留下的汗水都是甜的,在這里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鼓娼M不僅是我們實現夢想的舞臺,更是一個家。我不希望自己只是一個過客,也想畢業(yè)離開的時候,也想頭發(fā)發(fā)白的時候,能夠看到自己留下的影子。如果說抗逆組是一塊稻田,那我就是田里的一棵禾苗,我應該努力生長,能發(fā)揮出NANA的增產功能,能發(fā)揮出SASA一樣的抗旱功能,更能發(fā)揮出RERE一樣的促根功能,分泌出多肽讓兄弟姐妹們一塊兒扎根,讓我們抗逆組大豐收!”充滿感情的真心話語將組內團結與友愛的氛圍推向了一個高潮。
董發(fā)明老師從水稻抗逆育種這塊工作出發(fā)用PPT匯報總結了工作,用七個關鍵詞(理想、責任、學習、吃苦、合作、自律、感恩)對個人進行總結,指出了自己在田間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他表示將繼續(xù)踐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熊海燕老師是剛加入課題組兩個月的新成員,聽了同學們的談話表示很感動,她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國外做科研的實驗記錄經驗,實驗記錄應該包括:思路、預計結果、啟發(fā)來源、相關文獻信息、實驗方案、結果、下一步計劃等。對于“如何做一名博士/博士后”,海燕老師送給大家一個“6B”,即be hardworking, be open, be careful, be brave, be nice, be positive,最后與大家共勉“行動是打敗焦慮的良藥”。
最后,熊立仲老師對這次會議進行了點評。他首先對自己進行了自我批評:對課題組結構和新模式思考不足;由于行政兼職原因,對前沿文獻跟蹤不及時,課題創(chuàng)新思考不夠;對學生課題和生活的個性化指導關心不夠。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與現象,他強調了兩點,一是工作計劃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計劃!建議中低年紀同學用三分之二的時間做事,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學習(特別是閱讀文獻)和思考,高年級同學在動手動腦兩方面的時間可對半安排。二是敢于做不同的自己,力求創(chuàng)新!可以保留自己的個性或習慣,關鍵是這些個性或習慣不能阻礙自己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作為抗逆組的大家長,熊老師表示新的一年將會在生活上對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在工作上根據課題研究方向相近度建立若干小組討論制;期望抗逆組更加團結奮進,讓2022年成為各方面的成績都“double”(倍增)的一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審核:熊立仲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