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十一五”重大研究計劃“基于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2013年度學術交流會于2013年12月3日至5日在深圳召開。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管理工作組主辦,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領導,重大研究計劃專家組成員,管理工作組相關人員,來自全國各高校、各科研單位的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的負責人及骨干成員等百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
交流會的開幕式于12月4日在麒麟山莊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副主任陳擁軍主持了開幕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基于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張禮和院士分別致辭。
姚建年院士總體概述了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和發(fā)展情況。他表示,重大研究計劃遵循“有限目標,穩(wěn)定支持,集成升華,跨越發(fā)展”的總體思路,圍繞國民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科學前沿中的重大戰(zhàn)略領域或方向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積極促進學科交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加強若干關鍵問題的深入研究和集成,實現(xiàn)若干重點領域和重要方向的跨越發(fā)展,提升我國基礎研究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吸引了眾多科學家的參與,參與今年重大研究計劃中期評估的6個重大研究計劃中,有兩個計劃被評估為優(yōu)秀?!盎诨瘜W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是化學與生物學交叉較好的研究計劃,緊密圍繞“化學小分子探針”和“信號轉導過程”這兩個限定性要求開展研究,目前已經(jīng)獲得了一些成果,現(xiàn)已到“臨門一腳”的階段。他指出,各項目負責人及骨干成員要做好項目的收尾工作,再接再厲,踢好這“臨門一腳”。
張禮和院士在開幕式中談到,“基于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采取的是“5+3”的方式,前5年主要是鋪攤子,后3年將著重集成,現(xiàn)在集成項目還有2年時間。張院士進一步表達了對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的要求,他說,項目的成功不在于發(fā)表多少篇學術論文,而在于做出可以和世界同行競爭,有國際影響力的特色工作。重大研究計劃要注重交叉性、創(chuàng)新性和有限目標,要體現(xiàn)出用“化學小分子探針”研究和解析“信號轉導過程”?!盎诨瘜W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要有始有終,我們已經(jīng)有了好的開始,也要有好的結尾,要突出集成項目的亮點,重大研究計劃的順利實施將為化學生物學再次取得重大支持,為化學生物學項目的申請、延續(xù)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將關系到我國化學生物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隨后,陳擁軍主任在總結了兩位嘉賓的發(fā)言后宣布了會議的正式開幕。
本次交流會為期兩天,收集了2010-2012年度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及骨干成員(包括2010年15項培育項目和2012年度6項集成項目)的主要研究進展摘要以及2007-2009年資助項目的摘要。與會負責人及骨干成員代表有北京大學葉新山教授、南京大學姚祝軍教授、武漢大學周翔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陳國強教授、中山大學黃志紓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沈旭研究院等。
會議共設33場口頭報告,由2012年度資助的集成項目的負責人和骨干成員通過PPT和口頭匯報進行展示。報告內容涉及細胞中若干糖鏈介導的識別過程的調控、化學小分子探針引導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研究、基于配體調控的核酸相關信號通路研究、基于小分子探針的細胞命運決定的分子機制研究、針對信號轉導過程研究的分析新方法與新技術、基于小分子探針的糖脂代謝調控機理研究等方面。此外,會議還展出了近20余份墻報。
會上,來自全國各高校、各科研單位的專家組專家及項目負責人對“基于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共同交流和相互切磋,專家組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和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