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遺植物是經歷過多次的氣候震蕩和地質事件而幸存下來的分類群,理解它們如何響應與適應環(huán)境變化一直是進化生物學與生態(tài)學領域關注的重要科學問題。東亞第三紀孑遺落葉林保存有大量的第三紀孑遺植物,但是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對這些物種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威脅,研究它們如何響應氣候變化及其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對于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第三紀孑遺植物的保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是東亞特有的東亞第三紀孑遺落葉林分布最廣的森林樹種之一,從中國亞熱帶(中部/南部/東部)一直分布到日本北部(北海道),其分布范圍涵蓋了各種氣候植被帶,是研究東亞第三紀孑遺落葉林的物種演化歷史和適應性進化的理想材料。課題組首次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連香樹基因組,并利用比較基因組學和群體基因組學分析方法,從全基因組層面重建了東亞第三紀孑遺植物連香樹屬的物種演化歷史,解析了廣布種連香樹對不同生境的遺傳適應機制。研究結果表明中新世中期(c.?10 Ma)干冷的環(huán)境導致了連香樹(C. japonicum)和大葉連香樹(C. magnificum)的物種分化,日本島和歐亞大陸的早期地理隔離促進了連香樹中國和日本譜系的分化(c.?4.17 Ma)。上新世與更新世交替時期以及末次盛冰期,連香樹和大葉連香樹均發(fā)生了急劇的種群收縮。然而,與局域適應有關的選擇清除以及平衡選擇共同維持了參與關鍵生理過程相關基因的遺傳變異,從而提高了連香樹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能力。本研究結果有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東亞孑遺植物如何幸存并適應多樣化的生境,對東亞第三紀孑遺落葉林的保護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圖2 連香樹屬群體基因組學分析
相關研究成果以 “Genomic insight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balancing selection and local adaptation to the long-term?survival of a widespread living fossil tree,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為題發(fā)表在New Phytologist(IF5-year =8.795)雜志上,浙江大學邱英雄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朱珊珊博士、陳軍研究員和諾禾致源趙靜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攀副教授參與部分采樣工作。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
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share/THPFIKBZJCCVCKJCVP97?target=10.1111/nph.16798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