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邀請,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教授于
徐安龍教授1992年在美國伊利諾大學獲博士學位,1996年毅然辭去美國加州圣地亞哥聯(lián)合制藥公司工作,應聘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曾先后任中山大學生科院院長、中山大學副校長。
上午8:30-9:30,徐安龍教授在仙林校區(qū)行知樓三樓多功能會議室,作了題為“Origin and Evolution of Immune System”的精彩學術報告,學術報告會由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楊光教授主持,近200名師生出席。徐安龍教授首先通過介紹如何選擇免疫系統(tǒng)研究缺失的文昌魚作為研究對象的歷程,說明了科研需要敢于開創(chuàng)先河、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接著,他介紹了從尋找文昌魚適應性免疫相關細胞和分子,到探討先天免疫基因家族和免疫通路的起源與進化的系列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原始適應性免疫起源于頭索動物文昌魚的觀點,將適應性免疫系統(tǒng)在無顎脊椎動物的基礎上再向前追溯1億年。他所領導的團隊還揭示了脊索動物出現(xiàn)之時先天免疫大爆炸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原來一直被認為以簡單、直接、非特異性為特征的天然免疫也具有復雜多樣的應答機制。徐安龍教授研究團隊完成的“脊椎動物免疫的起源與演化研究”榮獲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徐安龍教授的報告不但為我們理解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免疫系統(tǒng)的復雜組成及起源提供了嶄新的視角,而且為我們科研如何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徐安龍教授的報告引起大家熱烈的反響,出席報告會的師生與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生科院供稿)
???????????????????????????????????????????????????? (生科院供稿)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