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下午,由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發(fā)起的首期“超分子科學研討班”的最后一課在吉林大學鼎新圖書館圓滿結束。
張希院士在本場講座中,與學員們分享了“關于科研項目組織和申請的一點體會”,他結合自身多年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經驗體會,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人才項目、國際合作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交叉學科項目的組織申請等方面為大家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指導。他表示“年輕人只要方向選得對,問題抓得準,勤奮、耐心、堅持,成功只會是時間的問題”。在講座的結尾,他將莎士比亞的名言“期望落空,總在眾望所歸之處;希望常現,總在心灰意冷之時”送給學員們,勉勵大家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科研的成功與失敗。
在研討班舉辦期間,張希院士共計作了11場專題報告。他結合自己在超分子科學領域的研究積累,分享了在超分子可控聚合、從兩親分子到超兩親分子、超分子自由基、含硒高分子及超分子光熱治療等方面的研究結果,并與學員們重溫了超分子科學的發(fā)展歷程,探討了未來發(fā)展趨勢。同時,他從對中國化學研究的思考出發(fā),分享了他在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研究生培養(yǎng)以及科技項目組織與申請等方面的經驗體會。針對每場專題報告,他都會與學員們進行充分討論,為學員們答疑解惑。
???
張希院士作為研討班導師,還分別聽取了10名研討班學員的研究工作進展報告,對他們的研究工作做出點評。他還組織學員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幫助與會人員凝練科學問題,明確研究方向。他鼓勵各位學員要勇于跳出藩籬,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主動與他人開展交叉合作研究,大膽開創(chuàng)新的學科研究領域。他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追蹤熱點研究,要做“慢科學”,即享受科學的過程,從容地開展科研,想大問題,解決大問題。他還強調年青教師一定要遵守學術規(guī)范,養(yǎng)成嚴謹的科研習慣,做有品位的科學研究。
最后,大家一起觀看了研討班的紀錄片,回顧了師生在過去9周期間留下的精彩瞬間。學員們在片中講述了自己的學習體會,都表示受益匪淺、意猶未盡,對張希院士的精心準備和悉心指導表達了由衷地感激之情。
副校長蔡立東、學校黨委宣傳部、黨委人才工作辦公室等機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化學學院、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負責人參加了上述活動。
首屆“超分子科學研討班”共計9周,學員由來自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分子酶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10名優(yōu)秀青年學者組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