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水稻遺傳育種組王侯聰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線發(fā)表了題為“A Missense Mutation in LGS1?Increases Grain Size and Enhances Cold Tolerance in Rice?”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水稻LGS1調控籽粒大小和耐冷性的分子機制。
水稻(Oryza sativa?L.)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要食物來源,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種植水稻,栽種面積巨大,其中90%左右集中在亞洲的東亞、東南亞、南亞地區(qū)。中國水稻播種面積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chǎn)量則占到一半以上,我國有高達60%的人口以水稻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耕地面積的有限性、全球氣候變化頻繁,水稻生產(chǎn)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提高水稻產(chǎn)量和改善稻米品質是水稻遺傳育種研究的永恒主題。粒形由粒長、粒寬、粒厚及千粒重組成,是影響水稻產(chǎn)量和稻米品質的主要農藝性狀之一,是衡量稻米外觀品質的重要指標。
????生命科學學院水稻遺傳育種組王侯聰教授團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于大粒優(yōu)質水稻新品種的遺傳育種研究,該研究以福建當?shù)仄贩N(麻85,Ma85)通過60Co-γ射線輻照水稻成熟花粉誘變技術創(chuàng)制水稻新種質,以其中長大粒水稻突變體(JF178,佳輻178)為研究材料,通過十多年的基礎研究工作,團隊利用近等基因系(NILs)和圖位克隆法獲得位于水稻2號染色體長臂端一個控制粒長、粒寬及千粒重的半顯性數(shù)量性狀基因座(semi-dominat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命名為LGS1(Large grain shape 1),并研究了其分子機制。LGS1編碼植物生長調節(jié)因子OsGRF4,定位于細胞核中,與OsGIF(GRF-interacting factor)互作。突變體LGS1在WRC結構域上,miR396匹配序列上存在2-bp替換導致氨基酸由絲氨酸替換成賴氨酸(S163K),堿基突變(TC-AA)減弱了miR396對LGS1的靶向抑制作用。OsGRF4極顯著表達于分生組織、幼穗和灌漿過程中,在功能上增加籽粒縱向穎殼細胞長度和數(shù)量,增加橫向穎殼細胞寬度,促進胚乳細胞數(shù)量的增加,促進灌漿速率,形成大胚乳,最終增加粒長、粒寬及粒重。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水稻在苗期冷脅迫下,miR396表達水平顯著上調,而LGS1的突變降低miR396靶向抑制能力,并增加了苗期冷脅迫的存活率。
該研究進一步表明,LGS1的突變可能擾亂了OsGRF4-miR396-脅迫響應應答網(wǎng)絡,從而增加水稻粒長、粒寬及粒重,并增強水稻苗期耐冷性,為水稻育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理論基礎。
??
??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小龍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美國愛達荷大學洪宗烈教授、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育民教授、黃榮裕博士為本文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福建省種業(yè)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化工程項目(FJZYCXNY2017004),福建省科技計劃(2017N2010290),中國水稻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70101)和USDA-Hatch project(IDA-01423)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93/jxb/erz192
(生命科學學院)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