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0日,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烯教授課題組在PNAS在線發(fā)表了題為Two E3 Ligases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the UV-B Response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擬南芥中兩類泛素連接酶形成“抑制”與“去抑制”機器,拮抗調控UV-B光形態(tài)建成的分子機制。
光是自然界中影響動植物生命活動的重要環(huán)境因子。種子萌發(fā)后,植物幼苗出土感知環(huán)境中的光信號并調節(jié)自身組織和器官建成的發(fā)育過程,稱為光形態(tài)建成。植物對紫外光UV-B波段(280-315nm)十分敏感。適度的UV-B光照能夠促進幼苗進行光形態(tài)建成,幫助植物獲得抵御脅迫的能力。隨著2011年植物UV-B光受體UVR8的鑒定,UV-B光信號的感知與轉導機制被逐步研究。然而植物體內UV-B光信號轉導網絡如何建立仍不明晰,尤其是正負調控機制如何平衡所知甚少。?
COP1和CUL4-DDB1是動植物中保守的兩類泛素連接酶,能夠識別特異底物蛋白使其降解,從而廣泛參與各種生命過程的調控。在幼苗出土前的黑暗環(huán)境中,COP1和CUL4-DDB1協(xié)同降解光形態(tài)建成核心轉錄因子HY5,抑制光形態(tài)建成發(fā)生。幼苗出土后,植物通過UV-B光受體UVR8感知逐漸增強的UV-B光照,起始光信號轉導。UVR8持續(xù)激活的植株在幼苗階段呈現(xiàn)組成型光形態(tài)建成,在成體階段極度矮化,說明適度的光信號轉導為植物的正常發(fā)育所需。為研究UV-B光信號的正負調控如何制衡,研究人員從探究負調控HY5的“剎車”機制入手,首先鑒定到同源蛋白RUP1和RUP2為新的HY5互作因子。通過分析RUP1和RUP2的氨基酸序列,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二者均含有作為CUL4-DDB1泛素連接酶組分的經典結構域,由此推測RUP1和RUP2可能是CUL4-DDB1泛素連接酶的底物結合蛋白,并通過遺傳和生化手段積揭示了CUL4-DDB1和RUP1/RUP2在UV-B下組裝成泛素連接酶復合體介導HY5蛋白通過26S-蛋白酶體途徑進行降解,從而抑制光形態(tài)建成。
有意思的是,COP1在UV-B光下幫助HY5蛋白的穩(wěn)定,促進光形態(tài)建成。而在其他光照條件下則介導HY5蛋白的降解,抑制光形態(tài)建成。作為光形態(tài)建成的關鍵調控因子,COP1如何行使截然相反的功能是光信號領域懸而未決的問題。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COP1能與RUP1/RUP2蛋白發(fā)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多種實驗手段闡明了它們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隔離了HY5和COP1,另一方面使RUP1/RUP2被COP1泛素化而降解,進而促使HY5蛋白穩(wěn)定積累,光形態(tài)建成得以順利進行。
綜上,該研究首次在蛋白穩(wěn)定性調控層面上解析了UV-B光信號轉導機制,鑒定了在UV-B光信號轉導過程中起“剎車“作用的泛素連接酶CUL4-DDB1-RUP1/RUP2,揭示了RUP1/RUP2影響UVR8構象之外的新功能,同時解析了COP1“以攻為守”,通過降解新底物RUP1/RUP2從而穩(wěn)定HY5,實現(xiàn)功能反轉的分子機制。CUL4-DDB1-RUP1/RUP2-HY5和COP1-RUP1/RUP2這兩套“泛素連接酶-底物”模塊通過復雜又精細的調控作用,保證了植物對UV-B光信號的適度應答。該成果為UV-B光調控植物發(fā)育的機制研究闡明了新途徑,為紫外光能源的科學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任慧為論文第一作者,黃烯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北京大學鄧興旺教授、福建農林大學陳栩教授的大力支持,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完成。
原文鏈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2/15/1816268116
(生命科學學院)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