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林圣彩教授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Cell Metabolism》上發(fā)表題為“Carbohydrates: not all that bad?”的評述性文章,闡述了最近發(fā)現的葡萄糖代謝的新途徑及其在細胞氧化還原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并對目前流行的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害的觀念做出評論。
葡萄糖作為來源于植物淀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細胞主要的能源物質。然而,在如今諸如糖尿病和肥胖癥等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病率迅速增長的情況下,不少專業(yè)研究和普通人群都極為關注食源性碳水化合物的陰暗面。這導致了高碳水化合物對健康有害的觀念在人群中扎根,并催生和推動了多種低碳水飲食方案。林圣彩教授指出,杜克大學主導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對這種觀點的理論基礎可能就提出了挑戰(zhàn)。這個研究小組在葡萄糖代謝途徑成為經典知識的數十年后,發(fā)現葡萄糖經由糖酵解成為丙酮酸后,竟能直接轉變?yōu)橐宜帷_@條途徑與丙酮酸轉變成乳酸的經典途徑平行發(fā)生,并且生成的乙酸和乳酸類似,也能經由細胞分泌至胞外而被其他細胞作為能源物質來利用。有趣的是,線粒體代謝產生的活性氧能直接通過親核攻擊促使丙酮酸轉變?yōu)橐宜帷_@表明,丙酮酸作為葡糖糖代謝物可以通過該途徑承擔抗氧化因子的功能。
林圣彩教授認為,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論斷,即葡萄糖以一種利他主義的方式來消減細胞內部的活性氧。結合之前經典的葡萄糖通過磷酸戊糖途徑和絲氨酸合成途徑產生還原力的發(fā)現,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之前關于葡萄糖導致細胞內活性氧上升而造成細胞傷害的發(fā)現是有局限性的,不一定能推廣到體內所有細胞類型和細胞所處的環(huán)境。甚至在諸如缺氧和劇烈運動等條件下,葡萄糖的抗氧化角色有可能更為重要。而最近發(fā)表于《Lancet Public Health》的一項對包含超過40萬人的數據的薈萃分析指出,相對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遠比低碳水飲食方案造成的死亡率要低,這也支持了關于碳水化合物并非洪水猛獸的判斷。
全文鏈接: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18)30636-3
圖. 葡萄糖抵抗ROS的代謝途徑
(生命科學學院)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