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由南京大學校醫(yī)院、南京市血液中心和南京大學紅十字會共同舉辦的為期3天的獻血周活動已圓滿落下帷幕。來自生科院的65名同學積極地參加了本次活動,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如同冬日的暖陽給有需要的病人送去了溫暖和希望,也鼓舞感動著每一位生科人。下面由小編帶大家來看看他們溫暖有愛的獻血故事。
? ?生科君的獻血初體驗
? ?朱宸同學是第一個報名參加獻血的大一新生,“看到輔導員發(fā)的通知立刻就報名了”,一方面覺得自己身體素質(zhì)很好,符合獻血的要求,想去嘗試一下獻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另一方面,他坦言從小受到家里人的影響,爸爸和叔叔經(jīng)常參加單位組織的獻血活動,7歲那年,叔叔將獻血后拿到的紀念品---小豬手電筒送給他了,至今仍清晰的記得上面寫著“無償獻血最光榮”幾個字。現(xiàn)在自己年滿18歲,終于可以參加這項光榮的活動,為那些有需要的人貢獻綿薄之力,因此毅然的報名了。由于獻血時間與課程沖突,為此還特意向老師請了假,“本來打算獻300ml,獻血時有點小緊張,中途輸血管堵住了,醫(yī)生最后讓我獻了240 ml,”他笑著談起期間的這段小插曲。獻血之后,朱同學拿著學校為志愿者提供的愛心餐點和餐券,叫上兩個好朋友一起去四食堂小聚了一下,他說:“人生第一次獻血,真的很開心,既獻出了愛心,又分享著喜悅”。
? ?“熊貓血”志愿者中的螺絲釘
? ?楊華蕾博士是真正的“人生贏家”,科研和育兒兩不誤,在這次無償獻血中因堅持捐獻“熊貓血”RH陰性血型而備受關(guān)注,其實醫(yī)生的建議是這次不獻血,有病人急需時再聯(lián)系她獻血。楊博士一口答應后,仍堅持捐獻了300mL,一般人是一次捐獻200mL。很多人都很心疼她,怕她吃不消,楊博士笑呵呵地說:“沒關(guān)系,我身體好,條件允許我就多獻點,不允許的話就少獻點,說不定很少的一點就可以救人一命。”經(jīng)過交流才知道,楊博士已經(jīng)堅持獻血七年了,第一次獻血是本科生,很可惜的是當時并不知道自己是珍貴的熊貓血。直到2010年婚前體檢時她才發(fā)現(xiàn),得知后立馬在江蘇省血液中心獻血,同時登記為長期獻血志愿者,堅持每半年獻血一次,半年內(nèi)如果有急需的病人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嘗試,甚至在生完小孩一個月時得知有急需的病人她也主動要求去捐血,后來是被醫(yī)生“教訓”一頓后才放棄。作為媽媽,她跟所有的“熊貓血媽媽”有著同樣的擔憂---第二胎存在溶血危險。媽媽們在“熊貓血媽媽”群里分享育兒經(jīng)的同時,也在糾結(jié)二胎健康問題。楊博士說這次獻血讓她得到了該問題的科學解釋,二胎患溶血癥不是百分百發(fā)生的,不必盲目的擔心,只要做好檢查,確定指標在合理范圍內(nèi)就可以生出健康的寶寶。她與群里的媽媽分享這個悅?cè)讼?,也下定決心要將這個消息告訴更多的“熊貓血媽媽”。說起獻血的體會,楊博士認為:一是自己要能正確評估身體,不要強迫自己去獻;二是身體允許的話就要不猶豫地捐獻,哪怕一點點也可以有著巨大的價值。
? ?在此次無償獻血活動中,生科院同學們的熱情非常高,然而也有一些小遺憾,有的同學還差幾個月才成年,有的同學排隊很久最終因體重太輕不能參加,有的同學因感冒臨時被告知無法參加等等,但大家的精神依然可嘉,再次給所有參加獻血活動的同學點贊,相信大家的努力一定會拯救更多生命!
? ?文|楊勤 楊力潤
生命科學學院參加無償獻血活動的學生名單(感謝南京大學校醫(yī)院提供名單)
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gòu)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quán)負責。如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