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譜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近年來業(yè)界一直期望解決的難題。熊宇杰課題組先前基于貴金屬納米結構的等離激元效應,通過形成貴金屬和半導體的異質結構,將等離激元效應中的熱電子注入、共振傳能和電磁場增強等作用機制引入到半導體的帶間躍遷過程中,在廣譜光解水制氫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Adv. Mater. 2015, 27, 3444; Nano Energy 2016, 24, 87; Small 2016, 12, 1640)。盡管這種技術途徑在光催化性能方面取得了顯著提高,然而其貴金屬用量較大,無法降低催化劑的材料成本。因此,研究人員基于低成本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將配位化學與光催化技術相結合,提出了一種新的廣譜光催化作用機制。
基于納米配位化學的廣譜光催化制氫機制及其性能展示
在這種新發(fā)展的作用機制中,熊宇杰課題組借鑒了均相配位化合物中金屬中心與配體分子之間的電荷轉移躍遷過程。該金屬-配體電荷轉移躍遷可以在低于帶間躍遷的能量范圍內吸光,從而與帶間躍遷形成了互補型的廣譜吸光。研究人員將有機半導體二維納米材料作為大分子配體,利用其中的氮原子位點,引入不到千分之一含量的鉑離子或者更為廉價的銅離子,形成了金屬-有機半導體的納米配位結構。該極少量的納米配位單元誘導產生的電荷轉移躍遷過程,使得催化劑產品可以在廣譜太陽光范圍內進行光催化制氫。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宋禮教授和朱俊發(fā)教授課題組分別利用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和光電子能譜解析出了光催化劑的配位結構及能帶結構,江俊教授課題組通過理論模擬證實了該電荷轉移躍遷作用機制。該技術途徑的發(fā)展將推動有機半導體材料在光解水制氫方面的應用,也為廣譜光催化材料的設計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
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人才計劃、中科院人才計劃、合肥大科學中心、校重要方向項目培育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文章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601960/abstract。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能源材料化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合肥大科學中心,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