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院曾杰教授課題組在二維層狀材料的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設計、合成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對晶體的成核及生長進行了動力學調控,通過引入螺旋位錯首次實現(xiàn)了二維層狀材料的螺旋生長,將材料由分立的層狀轉變成連續(xù)性的螺旋條帶,從而獲得了一種既不同于單層又有別于傳統(tǒng)塊體的新型納米材料。該成果以“Screw-Dislocation-Driven Bidirectional Spiral Growth of Bi2Se3 Nanoplates”為題發(fā)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14, DOI:10.1002/anie.201403530),論文的第一作者是物理系碩士研究生莊阿偉。
?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近幾年被發(fā)現(xiàn)的新型量子物質態(tài),在能量無耗傳輸、自旋電子學以及量子計算機等方面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除了奇異的不受缺陷和非磁性雜質散射的拓撲表面態(tài)外,在拓撲絕緣體中引入一個螺旋位錯的線缺陷,還可能會產(chǎn)生一對拓撲保護的一維螺旋態(tài),從而創(chuàng)造一條完美的導電通道。類石墨烯層狀結構的硒化鉍因其簡單的能帶結構、遠大于室溫的能量漲落體帶隙,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拓撲絕緣體材料之一。曾杰教授課題組基于特色的可控制備手段,從晶體生長的動力學理論出發(fā),通過將反應體系維持在極低的過飽和條件下,使硒化鉍在成核過程中產(chǎn)生螺旋位錯的缺陷,從而誘導層狀材料進行雙向的螺旋生長,打破硒化鉍本征的晶體生長模式。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對螺旋生長速度的控制,合成出不同發(fā)展程度的螺旋結構,從中闡明了二維層狀材料的螺旋生長機理。這項研究為實現(xiàn)一維拓撲螺旋態(tài)提供了材料基礎,有助于促進硒化鉍在拓撲絕緣體、熱電以及催化等方面的新發(fā)展。此外,探索螺旋生長的方式對于合成其他二維層狀材料的螺旋結構,從而調制材料的物理性能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這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青年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人才計劃、中科院人才計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培育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
論文鏈接:http://dx.doi.org/10.1002/anie.201403530
曾杰教授課題組網(wǎng)頁:http://zengnano.ustc.edu.cn/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