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承辦的“國際化學年在中國——第十一屆全國量子化學會議”在合肥濱湖新區(qū)世紀金源大飯店隆重開幕。
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許武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朱清時院士、江元生院士、黎樂民院士等作為參會代表作了精彩發(fā)言,開幕式由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執(zhí)行院長楊金龍教授主持。
全國量子化學會議自1977年在上海舉行第一屆會議以來,每三年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屆,已成為我國量子化學研究領域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的重要平臺。本次會議是歷屆全國量子化學會議參會人數(shù)最多、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次全國性學術會議。本屆與會的院士包括江元生、何國鐘、黎樂民、朱清時、吳云東以及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林圣賢等,來自全國各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理論化學界專家學者約1200人參加了會議,參加此次會議的海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多達200余所。
本次會議全面展示我國在量子化學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會議主題涵蓋量子化學理論和計算方法,分子、團簇、固體等的電子結構和譜學計算,催化反應機理、分子激發(fā)態(tài)和光化學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各種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系及理論設計,反應動力學理論和應用,量子化學和分子模擬在生物、環(huán)境和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和其它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等七個方面。據(jù)悉,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中,共舉行15場大會報告、80場邀請報告、44場口頭報告,有440篇論文進行墻報交流,700余篇論文被收錄會議論文集。此外,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的委托,會議期間還邀請了部分專家學者舉行“國際化學年在中國——理論化學的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研討會”。
2011年是由第63屆聯(lián)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化學年,也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的前身國際化學會議聯(lián)盟成立和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100周年。聯(lián)合國委托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負責以“化學——人類的生活,人類的未來”為主題在全世界范圍內安排活動,以慶?;瘜W取得的成就和化學為人類文明進步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增進公眾對化學重要性的認識,鼓勵青年人熱愛化學,憧憬化學的美好未來。作為化學大國,中國積極響應,組織推出以“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為主題的“國際化學年在中國”系列活動。此次大會即作為“國際化學年在中國”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sales@allpeptide.com